“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,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,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,也是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戰線的戰略任務。”4月18日,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在2018年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,“2018年,原材料工業系統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積極推進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,改造提升傳統動能,推動原材料工業向先進制造業邁進,讓原材料工業成為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
座談會于4月17日~1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。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李巍主持會議。全國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及計劃單列市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原材料工業部門相關負責人,行業協會、重點企業代表,工信部直屬高校及工信部有關司局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。
座談會上,王江平指出,2017年,原材料工業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,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,新材料產業成果豐碩,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,為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做出了新貢獻。但是,在原材料工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,仍然面臨數量增長難以為繼、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、產業結構不盡合理、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等影響產業發展的問題。
“推動原材料工業邁向先進制造業,必須補齊制約我國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。”王江平強調,“一是在發展質量上實現變革,解決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,在供需平衡和產業高端化上補短板。二是在發展效率上實現變革,填平發展效率洼地,在要素效率和配置體制機制上補短板。三是在發展動力上實現變革,提升創新能力,在創新驅動和動能轉換上補短板。”
王江平指出,先進制造業具有產業先進、技術先進、管理先進等3個特點。原材料工業向先進制造業邁進,要抓住3個重點方向:一是優化工藝技術;二是利用信息技術、能源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提升傳統原材料產業;三是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。要把握好“3個必須”:一是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,實現質量效益型、創新驅動型、生態環保型發展;二是必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實現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續的發展;三是必須大力實施生態化、智能化改造,加大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技改力度,加強對原材料工業智能化改造項目實施與短板性問題的研究。
王江平強調,2018年,圍繞推動原材料工業向先進制造業邁進,要重點把握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:一是強化結構調整。充分利用化解過剩產能的有利時機,堅持破除無效供給與優化調整存量相結合,在減少無效供給、優化升級兩方面抓出新成效。二是強化改造升級。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,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生態產品,不斷提升原材料工業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水平。三是強化“放管服”理念,推進政府職能轉變。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,依法行政,強化服務,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,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。四是聚焦折子工程,推進新材料增品種、上批次、成產業。堅持需求牽引和戰略導向,圍繞“重點產品、重點企業、重點集聚區”,按照增品種、上批次、成產業的工作思路,以鍥而不舍的精神,久久為功,善做善成。
在部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時,王江平特別強調,在當前行業形勢回暖的情況下,更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,嚴格執行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和平板玻璃產能置換辦法,絕不能出現“邊減邊增”的現象。
李巍在大會總結中指出,今年初以來,原材料工業經濟運行保持良好態勢,但不確定性因素依舊較多,平穩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。推動原材料工業向先進制造業邁進,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引領,全面推動原材料工業平穩健康發展;要進一步加大運行分析工作的力度,掌握行業發展第一手信息,及時發現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;要進一步優化結構,加快推進兼并重組,大力推進產業升級;要創新管理思路,更加注重發揮規劃、戰略的導向作用,更加強化公共服務意識,更加重視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,積極做好產用銜接、產融結合工作。
會議期間,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各處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新材料、鋼鐵、有色金屬等6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和2018年重點工作。與會代表參與了小組討論,就原材料工業的未來發展、存在的問題、成功的經驗等內容進行了交流。更多鋼材相關信息敬請關注福州晨升鋼鐵!